發展縣域經濟要有特色抓手

發展縣域經濟要有特色抓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那麼,對一個地方來說,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富民產業?產業鏈怎麼延長?品牌怎麼打造?人才從何而來?這些都需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實際情況做出判斷。位於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鹿邑縣,近年來通過發展化妝刷產業實現羣衆脫貧致富的實踐,對做強縣域經濟提供了一些啓示。

鹿邑是農業大縣。20世紀80年代,在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環境下,當地基於豐富的糧食資源,發展釀酒等食品加工業;基於秸稈資源,發展草編手工業;基於山羊資源,發展皮革加工及尾毛加工業,逐漸形成“水、草、皮、毛”四大縣域工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哪個產業能成爲一個合適的突破口?

經過多年探索,當地將目光聚焦到尾毛加工上。原因在於,尾毛加工在當地有雄厚的資源優勢,從業者甚多,屬於優勢產業;短板也很明顯——對羣衆脫貧致富的帶動作用還沒有很好發揮出來。出人意料的是,很多鹿邑老鄉在外打工,從事尾毛加工,一部分人還當上了老闆。於是,當地產生了發揮優勢、彌補短板的思路。通過建設產業園,變做尾毛加工爲做化妝刷,變原料供應爲生產終端產品,逐漸形成配套完整的產業鏈;實施“鳳還巢”等政策措施,鼓勵老鄉返鄉創業;不斷設計新品、打造品牌,逐漸做大做強了化妝刷產業。

分析鹿邑富起來的因素,有這麼幾點值得關注。一是縣域經濟要發展,關鍵靠特色產業。鹿邑化妝刷產業的成功告訴我們,小刷子這樣的“草根經濟”也能長成“參天大樹”。訣竅在於,要立足自身優勢資源,因地因時因勢制宜,把更多依託本土資源發展的特色產業,變成縣域經濟的“金字招牌”、羣衆增收的“金飯碗”。二是順應城鄉融合發展大趨勢,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動“修渠引水”。推動在外打工、創業人員和年輕一代回鄉創業就業,不僅需要親情、友情、鄉情,還需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爲創新創業提供有吸引力的資金政策支持。三是觀念和思維轉變。沒有落後的產業,只有落後的觀念。同樣是尾毛加工,以前只能做原料供應商,但只要思維升級了、技術更新了,就能變成產品製造商、品牌創造者,就能做產業“鏈主”,不斷拓展產業鏈、豐富價值鏈。

放眼全國,福建晉江20多年來心無旁騖做實業、江蘇丹陽聚力發展眼鏡產業、山西清徐擦亮老陳醋品牌……各地在不斷做強做優縣域經濟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那麼幾把新的“刷子”。事實證明,只要把發展思路聚焦到科技賦能、創新開道、數字升級上來,把塑造優勢產業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縣域發展活力結合起來,傳統產業也能從“一時旺”變爲“一直旺”,“一業興”也能帶動當地百姓富起來。(彭訓文 曹瑛楠)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0月01日 第 06 版)

2023,vivo的亚运时刻

就算神也要粉丝

豹系男友的千层套路

担心在朋友圈被遗忘 他一年发六千元“点赞”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