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之前,老婆在上班,讓我去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幫她拿一下體檢報告,並打一張CT膠片,因爲到華西醫院看病醫生需要看片子。
我這個人平時不喜歡做體檢,也很少去醫院,好在我家離美年健康體檢中心比較近,吃了早飯我來到美年。由於打印體檢報告需要等半小時,我平時抽菸很厲害,雖然平時沒有什麼不舒服,但也有一點小小的咳嗽,也想看看自己的肺有沒有毛病,也就順便花了200多元錢在這裡做了一個CT。
三天以後,報告出來了,最大的問題是左肺上葉有磨玻璃結節。較大者爲9mm乘7mm,以前聽很多人說,體檢發現了肺結節,我也沒有怎麼關心,也不知道什麼是肺結節,更不知道還有磨玻璃結節。
後來經過諮詢醫生,也就看到了網上有很多關於肺結節的文章,不看不知道,一看把我嚇了一跳,原來肺結節還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這一下我心裡開始忐忑了。
在家人的勸說下,我開始在網上預約華西醫院的號,以前很少看病,也不知道華西醫院的號這麼難,好在我買了平安的保險,搶號的事情由平安保險公司幫我辦理。
工作人員忙活了幾天,終於掛上號了,但搶到的是一個四級專家的號。華西醫院的號分爲四級專家號到一級專家號。一級專家號很多人搶了一個月也沒有搶到,外地的人只能通過黃牛幫忙搶,搶到一個號給300元,掛號費是92元,而我這個四級專家號只要22元,相差了70元。
今天預約的時間是下午2點半,我家到華西醫院順利只要40分分鐘,但今天下午快到華西醫院附近時,導航帶我轉了幾個圈,最後乾脆把導航關閉了。終於找到門診大樓下面的地下停車場。由於車子排隊等候的人太多,在地下車庫轉了10多分鐘,總算找到了停車位。
到了門診大廳,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感覺全世界的人都往華西醫院跑。第一次來大醫院看病,沒有見過這種大場面,比陳漢生進城還要膿包。好在醫院的標識很清楚,掛號單上也很清楚在寫了在哪個區,哪一層樓,哪一個診室,是哪一個號。
到諮詢臺掃碼報到後,只能站在大廳裡等待叫號,這時我前面還有三個號。大約等了半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我。爲我看病的醫生是一個年輕小夥子,這麼年輕就能當上四級教授,我也算見世面了。
醫生的助理先把我的體檢報告和片子拿過去,醫生簡單了看一下報告,好像也沒有認真,仔細看,說看不太清楚,於是醫生給我開了一張繳費單,讓我去繳費,半年以後再到華西來做CT。醫生說現在太小,看不清楚,觀察半年再來做CT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
前兩天我老婆通過體檢也有磨玻璃肺結節,比我的還小1mm,但她搶到是一級專家的號,掛號費是92元,那個專家不但仔細看片子,還要仔細詢問病人有哪些地方不舒服,然後開了12天左氧氟沙星,兩個月過後再到華西打CT看有沒有變化。
我花了22元的掛號費,醫生並沒有問我有沒有哪裡不舒服,也不給我開藥,他的的意思,我現在的情況是不需要吃藥,也沒有必要吃藥;但給我老婆看病的一級專家,是主動建議我老婆吃藥,兩個月以後再來看變化。
同樣是華西的胸外科的專家,一級專家掛號費比四級專家多了70元,看病的結果和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看來掛號費不但決定專家的地位,也決定看病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我和我老婆的都是磨玻璃肺結節,一級專家的處理方式更好呢還是四級專家的處理方式更好?我把這歸結爲一級專家老了,相對保守和謹慎;四級專家年輕氣盛,思想更開放一點,這大概就是醫生的習慣。
後來我老婆把專家的助理請出來諮詢了一下,助理說醫生的習慣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哪一種方式更適合病人的需要呢?我不懂,還是請網友們來評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