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農業價值 經濟大省這樣念好“農業經”
妖孽神醫 狐仙大人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悅
秋收時節,從潮汕平原到雷州半島,從南嶺山麓到嶺南水鄉,南粵大地處處五穀豐登、瓜果飄香。圍繞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今年以來,廣東全省上下繪藍圖、定目標、出考題、找答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努力把短板化爲潛力板,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一幅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嶄新畫卷正在廣東大地徐徐展開。
豐收季節廣東倉廩實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豐收季節,廣東捷報頻傳。
2023年廣東早稻播種面積增加、單產增加,總產量529.70萬噸,比2022年增加9.61萬噸,同比增長1.8%;截至2023年8月,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2728萬畝;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年均產量牢牢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2023年廣東育成或參與育成超級稻品種4個,佔全國25%,新入選國家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品種3個,形成“粵稻現象”……
海康威视:海康观澜大模型与华为盘古大模型本质差别不大,只是对算力的依赖程度不同
這一項項的成績來之不易,背後是廣東堅決扛起糧食生產政治責任,“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實現糧食穩產保供。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成進度、信息化建設、多元化投入探索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與此同時,廣東推進“卡脖子”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廣明2號”白羽肉雞新品種成功培育。常規秈稻育種水平同樣全國領先,實現節糧減損科技裝備更新升級,推動早稻實現豐收。
做好土特產的大文章
再看一組數據:2023年徐聞菠蘿產量79.6萬噸,產值約25億元,輻射帶動農戶近5萬戶;2023年廣東410萬畝荔枝產量160萬噸,逆市大賣產值高達160億元。突破性的荔枝保鮮技術,助力廣東80多個主產縣的180萬荔農豐年增收。
作爲廣東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菠蘿和荔枝的“甜蜜經濟”每年都卷出新高度。如何做好土特產的大文章?荔枝近年來的探索已經實現了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的階段目標。
上半篇“文章”的解題思路,落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上。
少年阿貝 GO!GO!小芝麻 (少年阿瑞GO!GO!小海豹)第1季
善於抓產業建設的廣東,近年來用工業化、全產業鏈理念謀劃鄉村產業,把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把做優傳統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做大新興產業作爲發展方向,全力打好這三張產業牌。
產業園聚集着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等現代生產要素,能夠形成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可有力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通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現代生產要素引入鄉村,搭建鄉村產業聚集發展重大平臺,把更多就業崗位留給農民。
產銷兩旺、增產增收,這是今年廣東荔枝季的完美註腳。但放在荔枝豐收大年、疫情導致消費不旺的大背景下,卻是一件難度係數極高的事情。
怎麼辦?廣東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爲抓手,推動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鏈條提升荔枝產業發展水平,努力實現荔農持續增收。
下半篇“文章”,今年廣東賣荔枝賣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方面,廣東延伸荔枝產業鏈,加大科研力度,發展荔枝精深加工、提高深加工比例,單是荔小吉的生產線,每天就可處理200噸荔枝鮮果。在王老吉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加工企業來了,將荔枝的“夏日限定”變爲“四季可期”。
另一方面,廣東積極拓寬荔枝營銷半徑,走進銷區搶市場。今年荔枝季期間,廣東荔枝舉辦了數百場營銷活動,走進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拓展華北、華東和西北市場,“520我愛荔”成爲荔枝文化新符號。又通過舉辦“廣東荔枝絲路行”活動,廣東荔枝走進新加坡、意大利、韓國、法國、英國、西班牙、南非,土特產成爲“世界果”。
荔枝走出去的經驗也分享給了其他農產品。2022年,廣東農產品貿易總額3301.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8.1%。出口1157.7億元,增長69.1%,農產品貿易額居全國首位,出口增速位居第一。
沿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擘畫的戰略藍圖行走在南粵大地,廣東正着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一條以城鄉融合爲主要途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已逐漸清晰。
編輯:鄭健龍
來源:金羊網